转眼来到11月,沪上国际学校逐步开启了2024春招的工作,细心的你是否会发现一些不同之处:往年不缺生源的头部学校,今年春招工作也非常积极,开放日场次多了,招生老师在外走动也多了。
看来,今年即使是头部学生,依然是“非常缺人”,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做家长的,常吐槽孩子不懂事,学习不主动,但在头部国际学校里,又是另一种情况,“自主”、“懂事”的孩子太多了,反而是过于努力,承受了过多的压力,有一些心理上逐渐出现了问题。而当家长真的面临“健康”与“学业”的抉择时,答案只能是前者。
还有一些学生并不适应学校的环境,国际学校/国际部因为人多,所以学习氛围可能会浓厚。但是有些差点的学校,差生比较多的,也很影响学习氛围,人多反而起反作用,被霸凌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有些中产家庭之前或许顺风顺水,但经过一些变故后,收入情况大不如以前,而国际学校动辄数十来万的费用,以及往后出国势必将要产生的大笔开销,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也有一些比较小概率发生的事情,孩子家庭破裂,最后获得抚养权的是经济上较为弱势的一方,家长在权衡之下,同样选择了“放弃”。
一些学校规模大了,名声越来越大,姿态也傲慢起来。随着一部分国际学校声名崛起以及快速扩张,导致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是明显的下降。虽然国际学校从自身角度来说大部分都在变得越来越好,但是这种成长和变化并没有跟上家长对国际学校提出的更高要求,至少是这些想转学的国际学校家长的需求。
随着申请国外大学的成绩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对国际学校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能够提供快乐教育、素质教育,他们希望在学术成绩上也能体现出这种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成果。
有些家长觉得学校没有达到自身对学术的预期,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虽然还没有马上到达申请的年级,但不满越积越多,家长们只能分道扬镳另觅良人了。
所以,在选择国际化教育这条路之前,家长们需要对国际教育模式、好学校好老师的判断标准有个清晰的认知。
出国费用并不低,但巨额的费用还未必能保证孩子上一所优秀的大学。如果留学的终点是回国就业,那么,如果不是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那么回国找工作可能还拼不过国内的985、211。
此外,在现实层面,国内用人单位对留学的态度越来越理智。以前只要是国外留学归来就自带光环,求职时薪资待遇都比国内毕业生高。但近几年企业用人更加追求“性价比”,留学生如果不是名校毕业,企业宁可选择国内普通院校。
花了昂贵的学费出国,回来求职却发现,还没国内普通院校有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计划出国留学的人自然会多方权衡、理智选择。
除了因为经济等原因回到体制内学习,大部分家长让孩子选择国际教育的初心,出去看世界,或是弯道超车逆袭名校。眼看着孩子所在的国际学校不适合自己,又没有升学优势,转入其他国际学校的手续和门槛也很多,于是这类家长一般会选择“脱产学习”。
国际学校的大班课,进度不灵活,要照顾所有学生,这对于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来说其实是种“束缚”,而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则有点跟不上进程。又或者是所学的课程体系并不适合自己
此外,还有一些国内普高上高二高三的学生,同时想申请国外大学,这类孩子可转学国际课程;国内高考结束或大学在读的学生,并对考取的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想申请国外本科直升的孩子,这些学生都会考虑在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
众所周知,申请时,A-Level成绩越高,竞争优势越大,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提升A-Level成绩,通过脱产学A-Level,少了公共通识课程和体育课等,相当于比别人多了不止一倍的时间,时间集中,成绩自然比别人提升得快和高,当然这也要看家长与孩子的取舍。
其次,热门的国际学校并不好考,费用相对较贵,不做好考察还可能遇到暴雷学校,并且有些国际学校在选课时可能会有诸多限制。
但选择机构脱产的话,基本能立马入读,最重要的是机构采取的是小班或一对一教学,老师能够更好的给予学生关注,同时对于独立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希望精益求精的同学而言,是更适合的选择。
然后,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定制学习计划,匹配科目考试,进行模考测试,学费较为适中,付出的时间成本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