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9 14:21:56 编辑:Mila来源:网络
iGEM即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它创始于2003年,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主办,合成生物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性学术竞赛。参赛者来自全球各地,比赛内容涉及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工程、艺术设计等多学科。比赛要求参赛队伍自主选题,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融合科学、技术、商业、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
iGEM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曝光度,iGEM的赛况以及研究成果,每年都会有专题报道刊登在《Science》、《Nature》等这样的顶级学术杂志上,像BBC这样的传统媒体也会关注比赛并且进行跟踪报道。
“合成生物学” (Synthetic biology) 是在遗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的概念提出并实践十多年的大背景下,在 DNA 测序、DNA 合成、计算机建模以及相关定量分析技术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上,于21 世纪初期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学者从来自生物、化学、工程、计算机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从各自的角度切入生物技术领域,比如有:加州理工 Michael Elowitz等的“生物振荡网络” ,波士顿大学 James Collins团队的“大肠杆菌拨动开关”;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2004 年的 iGEM 联合参赛项目“生物显示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JayD. Keasling 团队的“酵母产青蒿素项目” 等。
“合成生物学”设计那些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以及重新设计天然生物系统的学科;它强调对生物系统有意图的工程设计。不同于以前“发现式科学研究”的范式,它主张从“分析”转向“综合”,从“发现”转向“应用”。
iGEM时间线安排
报名截止时间:
2025年1月:早鸟注册通道开放
2025年2月15日:早岛注册通道关闭
2025年3月31日:常规队伍注册截止
2025年5月31日:晚到队伍注册截止
2025年7月31日:报名缴费截止
2025年10月中旬:Wiki提交
2025年11月:答辩与颁奖
参赛学生:
主要为9-12年级的学生,需要组队参赛,允许跨校、跨年级、跨区组队。每队人数建议不超过25人,需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
iGEM赛事周期
第一阶段(1-4 月):报名和队伍选拔
了解iGEM竞赛规则,探讨设计参赛项目和目标,建立团队。
推荐组队人数:15~25人。
不限学科,未来想要申请生物、化学、医学、数学、商科、计算机、传媒等各专业的9~12年级学生均可参与。
第二阶段(4-6月):确定课题
队伍将分为湿队和干队,共同完成课题任务:
湿队:主要负责iGEM课题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团队
干队:主要负责数学建模、社会实践、网页编程、设计画图等内容
第三阶段(7-8月):线下集训开展
开始项目的实验室工作运行功能性实验,处理绘图结果,同时开始准备队伍宣传视频。
第四阶段(8-9月):成果汇总、展示项目制作
汇总所有工作数据、经验和想法,并制作成相应的内容展示成果:数据分析、wiki完善、视频完善、文案撰写等
第五阶段(10月):参加答辩
最终比赛,与其他iGEM团队见面交流
竞赛规则
竞赛时间:每年1月到11月初
组队时间安排:1月启动,6月截止
答辩时间:每年10月底或11月上旬进行
竞赛地点:各队伍所在学校或相应专业实验室开展项目
竞赛形式:团队赛,需要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组队参赛,建议15-20人一组。
竞赛内容:iGEM竞赛分为干队和湿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专业方向选择干队还是湿队。干队围绕市场营销方面,湿队专注于学术与研发。
竞赛要求
iGEM比赛核心要求:设计并完成一个合成生物学项目,解决现实问题(环境、医疗、能源等)
iGEM比赛提交内容
Wiki网站:项目全流程记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伦理反思等)。
答辩视频:20分钟项目展示+10分钟评委问答。
实物成果:DNA元件(需提交至iGEM官方Registry)。
iGEM比赛评审标准
创新性(30%):是否提出全新解决方案?
实验完成度(25%):数据是否扎实?元件是否可复用?
社会价值(20%):是否考虑伦理、安全及实际应用?
团队协作(15%):多学科融合与社区参与度。
传播影响力(10%):科普宣传、公众互动成果。
iGEM竞赛组队分工
生物实验组:负责基因编辑、载体构建、蛋白表达等湿实验。
数模与编程组:用Python/R搭建预测模型,分析实验数据。
社科与宣传组:设计问卷调查、伦理评估,运营社交媒体科普。
项目管理组:协调进度、申请经费、对接导师。
iGEM团队分工——湿队 & 干队
湿队:适合未来往生命科学,生物学等以生物知识为核心的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是iGEM骨干力量;主要负责iGEM的实验操作和产品研究,合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对实验和化学充满热情。
干队:适合未来往数学,计算机,传媒,商科,艺术等方向发展的学生,是队伍不可或缺的存在,主要负责网页编程,设计画图,专家采访,设计产品包装及周边。
具体而言,每个团队通常分为“湿队”和“干队”。湿队主要负责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包括实验室工作、生物实验设计与执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而干队则侧重于项目的外部沟通与推广,如市场调研、品牌形象建设、网站与社交媒体管理、公众演讲准备及科普活动组织等。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专长自由选择加入湿队或干队,既有机会深入探索科学奥秘,也能锻炼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公共表达等多项能力。这种灵活的角色分配机制,不仅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使得iGEM成为了一个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国际性学术竞赛平台。
奖项设置
iGEM的奖项设置丰富多样,从“金奖”“银奖”到“铜奖”以及19个单项奖,单项奖包含“最佳设计奖”、“最佳社会影响奖”等,涵盖了项目的多个方面。
金奖:对于那些表现出色、创新性强且实验设计完善的团队授予金奖。
银奖:适用于那些在科研、创新、应用方面有所突破,但仍有改进空间的团队。
铜奖:授予那些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有一定成绩的团队。
文科生在iGEM中的逆袭秘籍
发挥文科生的优势:
文科生通常在语言、沟通、项目管理、社会调研等方面具有优势。这些技能在iGEM的干队中非常受欢迎。
跨学科合作:
iGEM鼓励跨学科合作,文科生可以与理科生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例如,文科生可以负责市场调研、项目宣传、资金筹集等工作,而理科生则负责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提前准备和持续学习:
文科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来补充合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iGEM官方网站、Wiki、论坛等资源都是很好的学习平台。
选择合适的课题:
选择与自己专业背景相关的课题,或者通过调研找到可以结合文科知识的创新点。例如,文科生可以在社会调研、伦理讨论等方面发挥优势。
竞赛含金量
01
助力世界名校申请,提升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老师们还精心准备了互动环节。家长们积极发言,与老师们分享教育心得和理念。
02
跨学科融合,培养顶尖复合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沟通,老师们还精心准备了互动环节。家长们积极发言,与老师们分享教育心得和理念。
03
具影响力的国际赛事,参赛规模庞大
iGEM竞赛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自2004年创办以来,参赛队伍从最初的5支队伍54人,发展到2024年的397支队伍,9268名参赛者,覆盖41个国家。如此庞大的规模,不仅体现了该赛事的国际影响力,也意味着获奖选手的竞争力极为突出。
针对iGEM竞赛竞赛备考,犀牛有专门的iGEM竞赛培训课程,高中想要参加iGEM竞赛培训课程的同学,可添加小编xnew008了解详细安排~
2025年犀牛iGEM竞赛课程结合AI新趋势,暂拟定AI生物学新方向,攻克药物合成中间体,传统化学合成的复杂步骤和污染问题等。更多iGEM比赛培训课程了解,欢迎文末扫码咨询~
AMC04-17
物理碗04-23
物理碗06-05
化学竞赛01-11